9月25日上午,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已正式收购个人云存储软件酷盘,在公告中显示,未来酷盘团队将协同阿里集团的用户体系和数据应用场景,共同打造"个人云"服务。而酷盘CEO、暴风影音前创始人顾志诚也将和及其团队一起加盟阿里巴巴集团。
目前国内做云存储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少见,网盘产品林立,如115、酷盘、金山、华为、360、腾讯、百度、迅雷等等,但网盘竞争拼的还是公司的资源财力,只有实力雄厚者才能胜出。
此次收购或许意味着以酷盘为代表的一批中小云存储公司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而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将成为吸引巨头的唯一诱饵。
阿里的渴求
有消息称酷盘与阿里的协商开始于今年年初,最初顾志诚的想法是寻求C轮融资,但阿里巴巴最终还是选择了收购。
作为国内第一家支持全平台的云存储服务,酷盘自推出以来,在资本的道路上走得还算顺利:2010年9月,酷盘获得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数百万人民币投资;2011年3月完成A轮融资,获SIG 500万美元投资;2011年8月酷盘拿到硅谷风投DCM的2000万美元B轮投资。
而在原计划的C轮融资中,酷盘计划融资规模将占比70%至80%,这和收购几乎无异。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公司拥有自己的云存储业务,其本身既有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也有面向企业用户的产品。但在产品线调整中,阿里云个人存储版块被弱化,主攻企业级业务。因此阿里对个人云存储起家的酷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此次收购,阿里并未披露更多细节,但对于酷盘来说,真的是能卖掉就好。
云存储困局
和阿里近期收购以穷游、虾米为代表的一批小网站相似,酷盘也属于个人用户数量级别庞大,但商业模式并不明晰的企业。
根据酷盘此前公布的信息,其产品的个人版用户数已达到1500万。内部数据显示,酷盘每年在服务器上的资本投入已接近2亿。面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对服务器的需求以及来自百度、金山、联想等规模及资本均大于自己的竞品压力,酷盘在资金方面的缺口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其现金仅能供公司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成本继续增长,则可能维持时间更短。据了解,酷盘已于今年2月正式宣布进入私有云市场,在B2C方面也加强了对VIP的开发和推广。
目前国外最为成功的云存储平台当属来自北美的Dropbox,酷盘无论是在服务方式、设计理念方面,还是盈利模式方面,都与Dropbox极为相似。在经营模式上,Dropbox一直走着"免费试用+高级服务收费"的路线。但对于早已习惯了互联网"免费午餐"的中国用户而言,模仿Dropbox,似乎难以在国内形成主流。
这是国内中小云存储公司遇到的同样问题,用户最依赖的资源分享功能,需要云存储公司为此付出大量的服务器硬件和带宽资源。这样的烧钱业务很可能将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淘汰出局。
而这些中小云存储公司遇到的更大问题是,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正在增大,曾经显赫一时的115网盘就在这方面遭遇了危机。
BAT云端见招拆招
蕴含丰富个人数据以及用户粘性的个人云存储空间正在成为巨头们厮杀的新战场。
9月11日百度云在媒体沟通会上宣布总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据今年6月底的公布的数据,百度云当时的日新增用户20万,日活跃用户在200万。根据百度云产品负责人介绍,百度个人云针对用户层面提供服务,包括网盘、通信录、相册、记事本、短信、手机找回、音乐等功能。用户通过百度云可以将照片、文档、音乐、通讯录等数据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进行同步,同时还支持视频、音频在线播放,文档、图片在线编辑阅读;此外,用户还可以对任意文件进行分享。此前,百度云曾推出1元2TB永久存储空间促销。
8月底,腾讯则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云服务,即10TB免费微云存储服务,全面介入普通用户的云存储产品。除三巨头外,包括金山云存储、奇虎360等公司也推出大容量云存储产品争夺市场。
云存储目前是各家公司争夺的重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3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将达到2 .23亿,网民渗透率达到36.7%。而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6年将有36%的数字内容存储至云端,在2011年这一比例仅为7%。但从价格方面看出售存储空间显然并非各家厂商的收入重点,或许大数据资源才是巨头们看重的焦点。